近处,精密细致地描绘了两只水鸭,其后远方,背景则是落日淡淡余晖掩映下的一片洪荒,使用了一种近似退了颜色的黄和隐隐约约的红,勾勒出一幅即将融入暮色的瞬间黄昏景象,再没有更为具体的物象……
这是初次拜读张静伯先生的作品《黄昏》时给我留下的印象,当时的感觉就是,张先生的画与迄今为止的其他中国画不一样!然而,带着这种感觉继续深入欣赏,便又会有新的发现,作品中那直立在荒凉原野里的孤鸟,俨然就是屈原的化身(怀才不遇的那种,流淌着浓浓的忧郁和怅惘),绝不会是逗留在枝头盼春的那种。张精伯先生所作的花鸟鱼虫画里面,很少有使用那种浓墨重彩手法,更多是采用那种能够唤起人们精神层面的手法来表现。这又勾起了我那种日本人独特的孤寂而又恬静的审美情趣。
孤寂恬静,在日本语里指的是那种“与优秀相比,相对拙劣的”,或“粗浅的”、“简单而又朴素”的;从极端的角度讲,又成了“贫穷的”“贫乏粗朴的”那种。词的本来意思并不是褒义的那种,但因受了禅宗和茶道的影响,在日本作为独特的概念,已经演变成了积极的评价。孤寂恬静,是那种古老而经年的沉淀,鲜有人迹的存在的寂寥情状,这样的词语来源于俳谐、俳句,成了日本人所独有的、最理想的审美情趣。
在日本,“寂”出自一种叫作俳句的短诗,这种被称为世界第一的短诗,由五、七、五共17个音节组成,在这17个音节中,要求包含表示季节的语句,作为诗中吟咏的对象,还必须将其背景及自己的思想感受表现出来。如果不能把读者吸引到这有限的17音节短诗中,并反复品味其中的意境,就不能被看作是俳句。
张静伯先生画中所描绘的背景,让人不自主地联想到俳句,让我用欣赏俳句的方式去感受画作中的各种景象。虽然作品中并没有明确绘出来,但丝毫没有妨碍人们感受到的那种冬的严寒、春的温暖,清晨的鸟鸣、旷野黄昏的寂寥,还有雨色、风声等万千天籁之象,读者会被这种强烈的感受刺激着、感染着,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各种想象,交织在一起,形成一种整体的震撼的力量。
此时,我又突发奇想:不妨,将表达这种背景的方式采用油画技法来表现,带给读者的,那将会又是怎样的一番感受呢!?
通过张静伯先生的画集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经历,从连环画到国画,从版画到雕刻,几乎都有学习和教授过,现今是国画的专家。我想,也正因为经过了这些丰富经验的积淀,才会凝集成现在先生这样意境深远的画作。
现在,我居住在中国,也鉴赏过一些中国的工笔画,觉得在中国画的色彩运用中,让人感受到美的并不是使用真正的红色、真正的黑色或真正的黄色等,例如红色或黄色的牡丹花,便是其中的代表。……所以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审美感不同。然而,张静伯先生的画作,绝不属于传统中国画的那种主流,无论怎样说,总感到有些“偏离”了中国画的感觉……
“张先生何以具有了以恬静和寂寥为美的日本人相同的审美意识”呢?假设把我一直怀揣着的这一疑问提出来,不知张静伯先生将会作何回答呢?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