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张静伯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绚烂之极 归于平淡——读张静伯写意人物画

2015-11-26 16:33:21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曹鹏
A-A+

  张静伯先生进来着力于写意人物画的探索与创作,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面貌。与他过去工笔精雕细刻、严谨深沉的人物画相比,他的写意人物画飘逸、轻松,格调上有返朴归真的韵味。

  张静伯受的是严格的西式美术绘画技法体系的教育,从素描、透视、解剖入手,追求性向上的准确,在此基础上,他结合了中国画技法优点,创作出的工笔人物画,可谓亦中亦西,厚重而朴茂,在视觉效果上达到了绚烂的境界。

  但是,工笔人物画受到的材料、技法以及题材限制较多,长于塑造形象,但短于即兴写意抒情,因此很多中国画的题材与体裁并不适合用工笔来表现。我有一个现成事例,我前几年偶然得到一本很好的宣纸册页,请我熟悉并敬重的几位名画家各画一开已纪翰墨抒情缘,张静伯先生接到册页后,对我说,他的工笔画没法在这样的材料上创作,还是画幅写意吧。他的写意人物画在生宣纸上效果很好,而工笔画却只用高丽纸。

  还有一次我陪张静伯先生到云南玉溪采风,东道主热情笔墨侍候,张老师挥毫作画,丹青点染的也是写意人物画。类似场合有时间限制,只能是急就章,就非写意画莫办。

  2012年中国美术馆举办张静伯中国画展,展品以工笔画作品为主,即有人物画,也有花鸟画,也有写意人物画,我前去认真观摩,感受颇多。

  张静伯的写意人物画,多以山野高士与淑女为主题,或饮酒,或品茶,或对弈,或闲坐,反映的是回复大自然的恬静乐趣,很明显,张静伯的写意人物画追求的是一种田园诗的境界。在国学大师、批评家王国维的话语体系中,“境界”是个核心概念,他说:“言气质,言神韵,不如言境界。有境界,本也。其实神韵,末也。有境界二者随之矣。”(《蕙风词话人间词话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227页)在西方美术理论的术语里,是没有“境界”二字的,马克思.韦伯说过:“艺术作品的品质,就是一定纯度或区别特征。”“品质是我们所能构想的艺术作品的最高精神体现。”“品质是艺术的生命,因为艺术是生命的品质。”(《马克思.韦伯艺术随笔》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)张静伯的画有境界,也有品质。

  他的画设色淡雅,笔法松动,线条流畅,同时刻画细腻准确,尤其所画人物的头部手部特别能见功夫,一望而知是学院派的底子与专业路数。疏可走马,密不透风,形象准确经得住推敲,这迥异于时下很多写意人物画家的作品只重感觉不重细节,强调变形而不求形似的风气。清人方薰在《山静居画论》里写道:“神乃工之极致,妙为法之机趣,然不神而至妙,未之有也。”如果说张静伯的工笔称得上由工入神,其写意画则是“神而之妙”。

  读张静伯的画作,想起苏轼《与侄书》中的一段话:“凡文字,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,色彩绚烂。渐老渐熟,乃造平淡。其实不是平淡,绚烂之极也。”宗白华先生将之概括为:“绚烂之极归于平淡”,遂成谈艺成语,我觉得非常适合评论张静伯的写意人物。

  张静伯先生喜欢画采菊东篱画面,他画所表达的也是陶渊明诗里歌之詠之的田园之美与散淡情怀。

  除了书画,我还喜欢核查说茶,依我拙见,茶理与画理有相通之处,以茶喻画,浓酽与清淡各有其妙处。我曾写过一首小诗

知堂论茶有名言,道是啜苦回甘甜。

多少后人被他误,不知冲淡更宜年。

  诗后有附记:“拙诗是习茶一点心得,啜苦回甘甜乃是由于国人饮茶多喜浓烈,而朴晚近发现无论绿茶红茶普洱茶乌龙茶茯茶,投茶量较常规减半再减半,汤色淡些在淡些,则滋味不待先苦,入口便有微甘隽永之味矣。用茶减量,初不为节省,实因遵医嘱少饮为佳。此亦为献芹负暄,不知有人肯采纳愚见否?”

  回到主题上来,细细品读,张静伯先生的工笔人物画如同浓茶,而其写意人物画则好似淡茶,画法敷色有繁简重轻之分,意境则无高低上下之别。张静伯的工笔画展示是功力,而他的写意画张扬的才情。他的写意画是从其工笔画的基础上生发出了来的,是一种更为放松的变奏。

  甲午年底张静伯先生有画集付梓,嘱我为文,时间仓促,不过我确实对张静伯先生的画作有一些感想,所以开夜车赶写成文,而下笔不能自休,正所谓“匆匆不及作草”,敬请师友方家指正!

  (曹鹏博士为美术评论家、《中国书画》杂志创办人与创刊主编)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张静伯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